房地產新聞 » 實價登錄的盲點

近日實價登錄網站上桃園中原夜市出現一筆店面交易,單價高達每坪264.9萬元,這個數字是桃園店面新高單價,固然反應中原大學商圈的人潮與地段價值,但目前不動產景氣差,店面單價是否有高於過去高點近五成實力?

究其原因,這位屋主除了以7,080萬元買一樓店面外,同時也以560萬、460萬元,向同一賣方買下該棟公寓的二、五樓,單價分別每坪22.5萬、18.4萬元。研判三筆實價應屬同一宗買賣,二樓具有店效,但二樓單價以鄰近住宅行情計價,才會造成一樓出現過去桃園店面市場從未出現過的超高行情。

絕大多數人只會看到在實價上散落在不同類別的三筆交易數據,不會逐筆檢視交易細節,很難去懷疑一樓單價高出同樣作為商業用途的二樓的十餘倍。

這種情形只是實價登錄的冰山一角,暫不論這宗分屬三筆建物、但同時間、同買方、同賣方的交易,是否是刻意操作的結果,但將單價明顯偏離行情的交易案件加註,減少民眾誤判,是政府應該作的事。

當各界仍在為實價登錄2.0版,是否退化為0.5爭論的同時,現行實價登錄呈現仍存在諸多足以誤導民眾的盲點。在國人最關注的「單價」議題上,能夠操作的空間大,車位價格拆算、含裝潢家電銷售掩護低價成交、專用或增建面積有無揭露,都足以使單價失真。

登錄的標準化格式或許限制了複雜性高、樣態多元的房地產交易呈現方式,但實價登錄既然肩負交易資訊透明化的任務,呈現型式就應更周全些,否則政府認證、背書的「單價」數字,只會誤導大眾,或為有心人士利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