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12490/3904488?from=ednappsharing
「當然反對啊!我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,這邏輯完全不通。」很顯然地,在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的眼中,勞退自選方案並不可行。
(精選專題:「三趴」的退休人生,你夠嗎?)
而他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--高獲利伴隨著高風險,不能把腦筋動到勞工退休後的老本上。
針對外界呼籲開放勞退自選的訴求,孫友聯相當不以為然地說,真有餘裕、想要投資的人,
本來就可以規畫理財,甚至自主決定不要提繳勞退,把錢轉進市面上的金融產品或投資帳戶,「法規從來沒有阻止我們呀!」
孫友聯質疑,既然都要讓勞工「自選」了,外面多的是投資管道,何必還要多此一舉,
透過勞退自提自選這道程序呢?況且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,自選投資自負盈虧,勞工禁得起風險嗎?
政府是否還要提供稅賦優惠?如果這關守不住,未來是不是要將開放範圍擴及整個勞退專戶?
質疑 勞工願意自負盈虧嗎
「拜託大家高抬貴手,放過勞工吧!」孫友聯認為,隨著時間推進,勞退新制規模「只會多不會少」,
政府手上握有重金,自然成為投信業者覬覦的目標,爭相把它當作賭本,甚至只要開放其中10%,槓桿效益也相當可觀。
他認為,政府必須認清,這種方式根本無法增加勞工老年經濟安全的保障,反而可能陷入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風險,
最終影響整體基金安全。
根據勞動部資料顯示,勞退自提人數去年一舉衝破50萬人大關,但若以該年度整體提繳人數677.7萬人計算,
自提比率僅7.6%,雖然已是歷年新高,但仍反映廣大勞工對於自提意興闌珊。
「生吃都不夠了,還要曬乾?」孫友聯指出,許多勞工的尷尬之處在於薪資太低,光是支應每月房租、基本開銷就已所剩不多。
實際上,去年勞退新制提繳的677.7萬人中,雇主提撥平均工資只有38,288元,個人自提平均工資卻高達64,274元,
顯見參與自提的勞工多是「高薪族」。
政府年改不能慢
孫友聯強調,與其不斷鼓吹「勞退自選發大財」的夢想,不如務實面對老年經濟問題的困境。他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的公積金制度為例,作法類似強迫儲蓄,優點是確保每個人帳戶內都有都有一筆錢,時間到了就能打破撲滿,但也必須將通膨疑慮,以及將排擠當期消費的可能性納入考量。
孫友聯坦言,若以保障勞工的角度來說,他個人仍較偏好勞保制度,但也無可諱言,勞保問題迫在眉睫,「明年要選總統的人,不管姓什麼,都要誠實面對。」
他指出,勞保年改是道數學問題,不是政治問題,現在以時間換取空間還能相對緩和,但若再過幾年真的面臨破產,屆時勢必祭出「斷崖式」的激烈改革,造成國人更大恐慌,對於政府而言也將更痛、更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