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多人談到購屋計畫時,重點往往擺在該如何存到自備款,進而開始規劃家庭或自己的儲蓄計畫。存到購屋的第一桶金絕對是擁有理想窩的開門鑰匙,但更為完善的購屋時間圖表絕不僅止於如何存錢,還應該完整的描繪出家庭成員在不同時間點的需求,以及對應的家庭財務狀況。
許多的居住需求都會隨著時間而變化,當剛出社會準備成家立業時,家庭成員年紀較輕,高樓層公寓可能是家庭選擇較好區段時,可以稍微犧牲的缺點;但對於接近要退休的中年生活,過多的樓梯絕對會造成膝蓋的嚴重負擔,所以在規劃購屋時間圖時,要把可以想到近二十年家庭成員比較重大的改變都考慮進去,小孩多久要開始上學?甚至出國深造?當小孩離家後,多出來的空間又可以做怎樣的規劃?家中的長輩會不會需要交際、安養、醫療等特殊需求?自己的年紀大了,會不會想要在家享受泡澡的快樂或一個可以看見美景的陽台?會不會想和另一半定期出國旅行,以排解退休後的時光?將這些隨著時間逐漸改變的居住需求思考的越周延,在選屋時就能更彈性的思考空間利用及與家庭的契合度,如果時間軸上的需求彼此衝突時,以滿足時間最近的需求為優先,因為潛在需求出現的時間點越遠,需求可能改變的機會就越大。
居家需求變化的時間軸越清晰,家庭才可以根據著需求變化的大小,規劃家庭未來可能的支出現金時間圖,何時家中會需要一筆裝潢費用將嬰兒房改為小孩寢室,再從小孩寢室換為男主人的書房或女主人的視聽室?何時會需要把乾濕分離的淋浴間改為檜木泡澡桶或按摩浴缸?再把非關房子的其他重大支出如換車、小孩出國深造、預存的醫療基金等費用一併畫入現金支出時間圖中,就能找到家庭財務比較吃緊的幾個時點,繼而規劃如何增加收入或提早開始儲蓄相關費用。
那如果需求變化得太多怎麼辦?例如年輕時為了工作,需要居住在都會區;但其實對於郊區晨昏耕讀的日子更為嚮往,此時購屋的時間軸就要再加上換屋這個逗點,才能滿足人生不同階段,對於房子需求的巨大調整。
如果再把房價偏高這個因素加進來,或許當購屋的現金支出計畫圖過於緊迫時,運用租屋這個相較於買屋支出更為低廉的替代方案,除了可以用較少的支出換得較大的需求滿足外,更可以累積家庭將來的購屋自住的基金,等到需求轉變時,開心地用可以負擔的價格,買進自己的愛屋。
一家人在共同描繪居住需求時間圖時,那種凝聚感與彼此溝通的親密感,則會是這項購屋家庭功課中,另一項屬於心靈上的收穫。或許計畫有時趕不上變化,但沒有計畫只會家庭應對變化時,更加艱鉅與辛苦。
─本文獲「dolin66的財經討論版」授權轉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