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說法太天真,服貿條款開放將觸發台北市房價香港化
針對外界質疑服貿過關,台北市房價恐香港化,經濟部長張家祝闢謠說,服貿無開放就業及投資移民,更無永久居留權及公民權,台灣房價絕不會步香港後塵。果真如此?
服貿通過 陸資將推動房租漲勢
服貿有一條,企業負責人、高階管理人跟專業人員可辦簽證來台,陸企投資達20萬美元以上,可申請2人來台經營管理,投資30萬美元以上,得申請增加1人,投資金額每增加50萬美元,得申請增加1人,最多不能超過7人。
這些人來台停留,立即產生租屋需求,企業還有找辦公室、廠辦、甚至店面的需求。這些外來需求難道不會推升租金漲幅?尤其是房東面臨陸企租屋需求,更會調漲租金,久而久之,整體房租自然跟著調漲。
345門檻幌子 檯面下交易知多少
經濟部政次杜紫軍反駁說,2002年政府開放陸資來台買房,設立345門檻(3年內不能移轉、停留不超過4個月、貸款5成以下)12年大陸人累積購買136件,平均每年10件,藉此推估服貿開放對房價影響不大。
的確,現行的345門檻,陸資透過正常管道來台購屋嫌麻煩,大多採迂迴方式借名登記、娶台灣老婆、透過第三地護照來台購屋,陸資檯面下的購屋件數、金額,這是政府官員不願面對的真相。
服貿開放 旅遊業利多
服貿開放對房地產會帶來衝擊,這是不容否認的。台灣2008年7月18日開放陸客團來台觀光,2011年6月28日開放大陸旅客來台自由行,迄今團進團出每日上限5000人,自由行每日上限4000人。捫心問陸客觀光確實讓台灣賺進不少觀光財。
不容否認,開放陸客觀光帶來了龐大的商機,旅館飯店業如雨後春筍冒出;新蓋的旅館房間數,追趕不上陸客的需求量;陸客最愛的鳳梨酥,也締造了台灣小金磚傳奇。
服貿通關 房價影響成必然
我認為,服貿過關陸企來台經營事業更可堂而皇之,這和過去半開放的狀態不同;雖然經濟部在2009年6月30日公告《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》,但只能算是開了一道小門;服貿過關等同是把水庫的水閘給開了,屆時陸企如過江之鯽來台,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可說是全面的,房價自然也是!
我不敢說,服貿過關肯定會漲,畢竟房地產這一波多頭已經漲了十年了,加上明年美國聯準會可能升息,資金回流美國,亞洲新興市場房價將面臨修正危機,台灣都會區房價也將面臨相同的壓力,但多了服貿過關的期待,只能說比起其他國際城市,台北市的抗跌力道相對較強。
另外,2014年起,內政部公布大陸人民在台取得住宅不動產採總量管制,每年大陸人民取得土地上限為13公頃、建物400戶;長期總量管制取得土地上限1300公頃,建物2萬戶。
換言之,政府也預測未來兩岸經貿開放,大陸人取得不動產可能達到每年400戶的量,另外,這項管制辦法,也僅限於住宅市場,不管制商辦和廠房,換言之,未來商辦和廠房恐更搶手。
借鏡香港CEPA經驗
香港2003年簽署CEPA,剛好SARS(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)過後,從2003年至2008年金融海嘯前,房地產走原物料多頭行情,國際原油不斷攀升,2008年來到最高每桶147美元。台灣服貿闖關卻是房地產走了10年多頭後,又一個利多行情的指標。
香港房價被大陸人炒高這是不爭的事實,本地人買不起,成了港民心中最沉痛之痛,2010年11月香港制定住宅短期交易加徵「額外印花稅」(2011年台灣依樣畫葫蘆制定了特種貨物及勞務稅)。
隨後香港在2012年10月外地人到香港置業,除繳一般印花稅外,還需缴15%買家印花稅;2013年2月針對購買第二套房所有買方提升物業印花稅1倍(雙倍印花稅)。
香港利用加重稅賦及貸款降至5成達到抑制樓價的效果,未來台灣也可能採相同模式。